Lesson 2-017
《老子道德經》
第十七章 知有章
「太上,不知有之;
其次,親而譽之;
其次,畏之;
其次,侮之;
信不足焉,有不信焉。
悠兮其貴言。
功成、事遂,
百姓皆謂:我自然。」
【白話譯文】:
最上乘的國君治理天下,使得人們不覺得有他的存在;
其次者,使得人們來親近他、贊譽他。
再其次者,使得人們畏懼他;
又其次者,使得人們回過頭來侮辱他;
統治者的誠信不足,老百姓們也就無法相信你。
悠悠然地行事吧!不要輕易的發號施令。
成功了,完事了,老百姓們說:我們原來就自自然然的這樣了!
【 藥方】:
◎重點是怎樣把事情做好,不是誰得了權位、誰去完成,誰享了大
名。
◎你給出的是天地、是心情、是可能,不是指導、不是控制、不是督促。
◎控制森嚴,這是最不好的管理方式,能物各付物,自然而然才好。
◎不要讓學生老覺得是你教給他的,不要讓兒子老覺得是你傳給他的,自然才好。
感謝 林安梧教授,授權本社團使用全文譯本。
並歡迎各位社友,推廣分享。
歡迎大家,繼續留言討論,謝謝!!!
網路譯文,請參考:
(如有侵犯版權著作權,請告知,馬上刪除,感恩。)
1 至高至善的掌權者,人們彷彿感覺不到其存在。次一等的,贏得人們的親近贊 譽。再次的,使人們畏懼害怕。更次的,遭人們侮慢輕蔑。
2 信實不足,才有不信。
3 悠悠然大道之行,無鬚髮號施令,大功告成之後,百姓都視之為自然而然的事,說:我們 本來就是這樣的啊!
另則網路譯文,請參考:
(如有侵犯版權著作權,請告知,馬上刪除,感恩。)
▼太上不知有之。(不另本作下)
上古時候。有德的聖君。行不言之教。處無為之事。使天下百姓 不知不覺的自化。如此人民暗受聖君的恩賜。仍然不知道有聖君 的存在。
▼其次親之譽之。
再其次的賢明國君。雖然不能像上古的聖君一樣。淳樸無為。 但尚能以德教化百姓。親近百姓。如此仁德的國君。還能得到 天下百姓的稱讚頌揚。
▼其次畏之。
再其次的時期。再其次的國君。他教化百姓。就以刑政與賞罰去 治理人民。這時候的人民。就知道畏懼國君了。
▼其次侮之。
最差一等的國君。就無道無德了。他只會以權術愚弄人民。所以 人民也就開始輕視侮辱國君了。
▼信不足焉。有不信焉。(有本冇焉字)
這是什麼原因呢。就是因為這種國君本身的誠信不足。所以人民 也就不相信他呀。
▼猶兮其貴言。(猶另本作悠)
因此想要達到上古淳樸的治世風氣。首先必要貴重他的號令。 誠信他的語言。
▼功成事遂。百姓皆謂我自然。
使人民都能安居樂業。日出而作。日入而息。鑿井而飲。耕田而食。 人人都能順利將自己的事做好。這種國君的治世。才可算是 大功告成了。
可是大功告成之後。人民還是不曉得這是國君的功勞。反而說 這是很自然的事嘛。所以這種國君的治世。才是最上等無為的 國君呀。
請大家踴躍分享心得,感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