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Lesson 1-5
太上老君常說清淨經: PART 5
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(33)。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(34);既驚其神,即著萬物(35);既著萬物,即生貪求(36);即生貪求,即是煩惱(37)。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。便遭濁辱。流浪生死,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(38)。
[註釋]:
(33 )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為有妄心:妄,動。情浮意動,心生所妄。動,亂思,因妄亂了本性。此句言一切眾生不得真道的原因,都是被情染意動。妄有所思,思有所惑(惑,感其情而妄動於意)。意動其思而妄生於心。人一但有了妄動之心,自然不能清靜,又說妄動即亡。都亡失道性。所以說逐境而感情妄動,不能得到真道。

(34 )既有妄心,即驚其神:驚,指心之極畏,不只指盡驚。驚有兩種情況,一指內修清靜,忘了形而驚其神;二指外習事情,勞於心而驚其形。此句言外又既驚其形體,內誘自然驚於其神。想要心神安靜,就要外慾不生,慾不能生,自然清靜。

(35 )既驚其神,即著萬物:人如果驚其神,外就有所著於境,內裡就失去正性,也可理解為道貴守一,不可著於萬物而驚其神。

(36 )既著萬物,即生貪求:貪,過分追求、偏愛。有兩種情況:一是貪於世事,外求華飾欲樂,這種情況為陰咎,不合於陽,就不能清靜,是為沈滯;二是貪於進修窮尋真理,堅求至道,這叫內貪。這種情況屬於陽,能體道合真,自然清靜。

(37 )既生貪求,即是煩惱:貪求外事,要漸漸斷除;貪求內事,要勤勤修進。雖然是內求至道,也不可以固執,如此也能生煩惱。這裡的煩惱也分兩種情況,有輕重之分,一是輕煩惱,二是重煩惱。輕煩惱是貪求至道,這種情況也生煩惱。二是外求世法,名重煩惱。輕就合陽,所以叫清,重即合陰,所以叫濁。雖然分了輕重,但兩者這間又是相對的。貪就會生迷惑,但是要捨重棄輕,內守元和,湛然不動,所以叫懷道抱德了,自然而然就淳樸了。

(38 )煩惱妄想,憂苦身心。便遭濁辱,流浪生死。常沉苦海,永失真道:濁,染。辱,污。流浪,指反复。苦海,苦的大海,海指大。此句言人的身心逐於外物,憂苦自然而然就產生而擾亂自身,在生死之間反复,永遠不能脫離輪迴,流浪於苦海之中。憂苦的事不能夠休止,都是出自人心造作的。學道的人,都內守其一外除其想(一,指身)。聖人云:“存三守一”。(三,指精、炁、神。)但守其身,必存於三。所以《西升經》雲:守身不失,常存也,專守其一,不生妄想,即免於苦海,沉淪憂苦,不著於身。心自然解脫,自然清靜。

資料引用自:
http://www.daoisms.org/xuedao/zhujie/info-6508.html

 
 ·  ·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q73012010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