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昔之得一者:
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寧,
神得一以靈,谷得一以盈,
萬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。
其致之也,謂天無以清將恐裂,地無以寧將恐廢,
神無以靈將恐歇,谷無以盈將恐竭,
萬物無以生將恐滅,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。
故貴以賤為本,高以下為基,
是以侯王自謂孤寡不穀,此非以賤為本邪?非乎!
故致數譽無譽,不欲琭琭如玉,珞珞如石。」
【白話譯文】:
溯其源頭,古早以前能得大道整體之全的:
「天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之而清明,
「地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之而寧靜,
「神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之而靈感,
「谷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之而盈滿,
「萬物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之而生長,
「侯王」得此整體之道,因而能以正道治國。
就此往前推論來說,天若不清明,將恐分裂;
地若不寧靜,將恐崩廢,
神若不靈通,將恐消歇,
谷若不盈滿,將恐枯竭,
萬物不得生長,將恐絕滅,
侯王不得高貴正位,將恐頹蹶。
如此說來,「貴以賤為根本」、「高以下為基礎」,
因而侯王自稱為「孤」、「寡」、「不穀」,這豈不是以賤為本
嗎?不是嗎!
由此看來,最高的榮譽,那是無譽之譽;修道之人,不願別人稱譽
它琭琭如玉,而寧可無譽的珞珞如石一般!
【藥方】:
◎「一」是一切的本源,也是當下的起點,想著「一」,一件一件
的去做完它,不必掛心!
◎你高貴嗎?正因為有所謂的「低賤」襯托出來的,想到這裡,你
怎能不對所謂的「低賤」默首道謝呢?
◎最高的榮譽不必須索、貪求,寧可無什榮譽,因為自然大道本來
是平平常常,那有什麼榮譽!
◎你不夠好,人家說你好,這要慚愧!你很好,人家說你不好,卻
要坦然!
感謝 林安梧教授,授權本社團使用全文譯本。
並歡迎各位社友,推廣分享。
歡迎大家,繼續留言討論,謝謝!!!
網路譯文,請參考:
(如有侵犯版權著作權,請告知,馬上刪除,感恩。)
▼昔之得一者。
大道是清淨無為的。它的本體是精一無二的。所以道又稱為一。
▼天得一以清。
自古以來。天如果得到一的話。就顯得很清明。
▼地得一以寧。
地如果得到一的話。就顯得安祥寧靜。
▼神得一以靈。
神得到一的話。就玄妙靈敏。人得到一的話。就明理清靜。
▼谷得一以盈。
山谷如果得到一的話。就充足盈滿。
▼萬物得一以生。
萬物如果得到一的話。就能生化成長。
▼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。其致之一也。
君王如果得到一的話。天下就安定自足。所以這一切的事物。
都很有密切的關係。
▼天無以清。將恐裂。
否則天不清明的話。就會崩裂。
▼地無以寧。將恐發。
地得不到寧靜。恐怕就會暴發天災地變。
▼神無以靈。將恐歇。
神得不到靈妙。恐怕就會衰頹消失。
▼谷無以盈。將恐竭。
谷得不到充盈。恐怕於要乾涸竭盡了。
▼萬物無以生。將恐滅。
萬物得不到生化的話。恐怕就要滅絕。
▼侯王無以貞。而貴高。將恐蹶。(蹶另本作噘或蹙)
在上位的人。如果不以正道去治理天下。還要以尊貴的高位自居。
恐怕就要遭到顛簸坎坷了。
▼故貴以賤為本。
氣以說尊貴的人要以低賤為根本。
▼高以下為基。
高尚要以低下為根基。這樣的話才能契合萬機。沒有分別之心
才能和合。
▼是以侯王自稱孤寡不穀。此其以賤為本耶。非乎。
因此侯王尚且要自謙。稱孤王寡人。這些名稱。不都是以低賤為
本嗎。難道不是嗎。
▼故致數輿與無輿。(輿另本作車)
不相信。以車子比喻好了。如果要算它的零件。當然很多。如果
要算車子的數量。只有一部。一部就不用算了。所以由一而歸於無
。無才是道的本體。回復到道的本體。才能合於萬物之用。
▼不欲碌碌如玉。落落如石。
所以說。高貴的人。不要將自己看成寶玉一樣那麼的尊貴。不要
將他人看成石頭一樣那麼的低賤。因為這樣已失去道的根本了。
請大家踴躍分享心得,感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