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知其雄,守其雌,為天下谿;
為天下谿,常德不離,復歸於嬰兒。
知其白,守其黑,為天下式。
為天下式,常德不忒,復歸於無極。
知其榮,守其辱,為天下谷。
為天下谷,常德乃足,復歸於樸。
樸散則為器,聖人用之,則為官長。故大制不割。」
【白話譯文】:
要司理那向外的雄心,就得固守那內在的母性,像是天下的谿谷一般;
像是天下的谿谷,真常本性永不分離,回復歸返於嬰兒的自然狀態。
要司理那彰顯於外的光明,就得持守那涵藏於內的晦黯,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。
做為天下人所學習的範式,真常本性也就不會有什麼偏差,回復歸反於沒
有終極的真實之境。
要司理人間的榮華富貴,就得記守受辱時的情境,謙卑地像是天下的山谷一般。
能謙卑的像是天下山谷一般,這樣子真常本性才得充足,才能回復歸返真樸本源。
真樸本源發散為天下萬物,聖人體會運用這個道理,如此才能成為百官之長;
如此說來,最完善的制度,就是不要陷入支離割裂之中。
藥方:
◎得意時,須有失意時之意態;失意時,卻不必落寞,而要平常心。
◎大豪傑之為大豪傑,就在於能放得下,能回到最原初的柔軟狀態。
◎放開了「權、利、名、位」,才能有「經、義、實、地」,才能生長。
◎操作最好的制度,要有跨出制度的器量!跨出制度,不是不守制度,而是 一心向著真樸本源。
感謝 林安梧教授,授權本社團使用全文譯本。
並歡迎各位社友,推廣分享。
歡迎大家,繼續留言討論,謝謝!!!
網路譯文,請參考:
(如有侵犯版權著作權,請告知,馬上刪除,感恩。)
1 知道其雄偉強壯,卻甘守雌愛柔順,而成為天下的溪流。
2 作為天下的溪流,永恆的恩德與他同在,(使人)復歸於純潔的嬰兒。
3 知道其光明所在,卻甘守暗昧,而成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。
4 作為世人認識上天的工具,永恆的恩德至誠不移,(使人)復歸於無限的境界。
5 知道其榮耀,卻甘守羞辱,而成為天下的虛谷。
6 作為天下的虛谷,永恆的恩德充足豐滿,(使人)復歸於存在的本原。
7 這本原化散在不同的人身上,成為不同的器物。聖人使用他們,而成為掌權者。
8 如此,至大的智慧是渾然為一、不可分割的。
另則網路譯文,請參考:
(如有侵犯版權著作權,請告知,馬上刪除,感恩。)
▼知其雄。守其雌。
如果知道。什麼叫做剛強之道的人。他反而會守住溫和柔順的 謙虛。為什麼呢。
▼為天下谿。
因為能夠這樣的人。就好像叢山之間的水溝。以卑下自處。自然 成為眾流之所歸。
▼為天下谿。常德不離。復歸於嬰兒。
能夠像眾流之所歸的人。他更不敢離開他的德性。就好像回歸到 嬰兒的時代。那樣的無知。
那樣的純真。
▼知其白。守其黑。
如果知道什麼是真正潔白光明的人。他反而會像一位昏昧無知的 傻人一樣。為什麼呢。
▼為天下式。
因為他有內在的涵養。與眾人打成一片。又沒有自傲的表現。這 才是天下人的榜樣。
▼為天下式。常德不忒。
一個人能夠做為天下人的榜樣。他的德性便不會差錯了。
▼復歸於無極。
那麼這種人的心境是什麼呢。他的心境。就是回復到原始之前。 那樣的無知無識。
好像渾然忘我的境界。
▼知其榮。守其辱。
如果知道什麼是。真正光榮的人。他反而會守住低下賤卑之道。 為什麼。
▼為天下谷。
因為能夠這樣的人。就好像山谷一樣。能夠虛受一切。自然使人 歸服。
▼為天下谷。常德乃足。復歸於樸。
但是他的德性。反而比別人充足。就好像回復到木頭未割開以前 的純樸無華。
那麼的真實。那麼的完全。
▼樸散則為器。聖人用之。則為官長。
因此木頭割開以後。只能成為一種器具使用。
所以聖人守住。這無為的樸。就能包涵一切器具的長處。不像 裁成的器具之後。
只能有一種用處。所以它不就成為一切器具的 主人翁嗎。
▼故大制不割。
因此。大有作為的聖人。他寧願守住純真樸素無華。不願意像 木頭割開製成器之後。
滿身粉飾而且又帶著虛偽的外表。
請大家踴躍分享心得,感恩